学术出版范式创新刍议
学术出版范式创新刍议
颜 帅(清华大学出版社)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学术出版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术出版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
当前,学术出版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每个编辑部或出版单位都在为组织有可能被引更多一点儿的论文而努力,都在为编辑、印刷、发行下一期刊物而奋斗;而一期一期刊物的出版,也是为了再吸引更多的所谓高质量的稿源、期刊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说白了,很多人都会理解成影响因子更高一些、能被这个那个数据库收录,等等)。这样做本无可厚非。我想提出讨论的是,这些不应该是学术出版的终极目的,甚至有可能也不是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科研的终点。当今中国正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常态,学术出版不能只满足于为了发表,而要从大局着眼,服务于国家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
过去,我们所说的学术出版,大多只是把学术成果经过编辑选择、整理后印出来、发出去而已。而且印出来纸质版,才叫出版,在网上发布的不算。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通过网络呈现的纯电子期刊或其他发布形式,但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认为在这些媒介上发布的论文不算正式出版,不能成为评定职称、申请学位等依据。
那么,在网络环境下,什么叫正式出版呢?我认为,所谓出版,可以定义为“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用已复制或可复制文字、图形图像、音像等形式公之于众的活动就是出版”。如果认可这个定义,学术出版的模式和手段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首先,编辑、出版、营销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数据、过程的采集、加工、发布,学术服务的个性化、即时化、多样化,也许是以后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范式。现在学术期刊的出版,基本上是论文集的出版,一本期刊由若干篇几页、十几页的论文组成。今后引入数据出版、过程出版(或再现),将会把一个研究过程通过某种方式完整地公之于众。这不仅对成果发表、学术交流、思维创新更有利,而且对后续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也都是有好处的。这样一来,数据造假、重复或拆分发表、抄袭剽窃等诸多学术不端问题可迎刃而解,学术评价也会有新的思路和办法。所以论文集式的学术期刊出版方式还能走多远,也成了问题。今后传统出版行业和网络平台究竟是共生共容还是此消彼长,现在还很难预料,但我们现在最好做两手准备——既要在现有的范式之下做好当前的工作,也要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的网络出版、数据出版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其次,就学术期刊而言(在我国,学术期刊仍是学术出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据鄙人寡闻,很多情况下学术出版也是指学术期刊出版),纯网络期刊的形态将会出现,网络优先出版将会真正被置于“优先地位”,按需印刷将会逐步推广开。国内已经有一些期刊开始按需印刷,需要多少印多少。最近有作者跟我们交流,期刊以后怎么定价、印多少合适?我认为,纸版本定价只要能覆盖印刷发行成本就可以,有多少订单印多少,而不要像现在盲目地印。
再次,第三方的发行服务也将孕育着创新。原来学术期刊都交由邮局发行,编辑不知道读者是谁,也不知道期刊被利用的情况怎么样。现在虽然通过网络发行电子版,但是编辑部、出版单位还是很被动,不知道自己的用户在哪儿,也不知道这篇文章被谁看、被利用的程度有多高。因此,学术出版的发行方式亟待改革。我想,以后有没有可能建立新的第三方的发布形式,每一个平台按需定制各个单刊的发行。现在出版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英文期刊基本在利用国外的平台,国内也是由几个大的数据发行公司垄断。虽然这种模式可能要存在很长时间,但我们现在应当要考虑,未来能不能通过一种新的发行方式,让学术出版能够有足够多而透明的价值体现;同时也要通过这种新的发行方式,提高论文和期刊,甚至所发表的数据或者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第四,国际学术出版交流的范式将发生变化。众所周知,当前在学术出版尤其是科技期刊出版中,所谓高水平的论文尤其是科技界的公认比较好的成果,都是用英文在国外出版商的发布平台上发表的。那么,是不是其他语言就不能承担学术成果国际交流的任务呢?其实不然。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各学科、各领域术语的统一和规范问题,机器翻译就会变得很简单。这样一来,在某些学科、某些领域,用什么语种发表研究成果,也许就不会成为一个特别大的障碍。虽然现在大家还习惯于用英文或者借助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但是,以后会不会首先用中文进行学术成果发布,再辅以各种技术手段,在国际上推广、交流?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我们的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更能发挥学术出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而又不妨碍(最好是促进)我国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力的提升?
第五,学术出版体制将发生变革。前几年大家都在谈学术编辑与出版经营分离,我近两年不再用“分离”这个词,而是用“分工合作”,即学术机构(高校、研究院所)的“学术”编辑只是专注于稿件的征集、审理、规范,而将出版经营交由出版单位来做。如果主管主办、属地管理等制度做相应的调整,把分散的出版过程适度集中起来,让一部分有资质、有实力、有改革愿望的出版单位有足够大的规模,有符合现行法规、又灵巧的经营策略,新的学术出版范式才会逐步建立起来并尽快产生效益。
(这篇小文是我根据几次发言整理而成的,已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