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系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2008年至2013年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在2008年全国体育院校学报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学报”奖。中国期刊网数据显示,我院学报在2006年上网文献数为205篇;2006年网上影响因子108.8;2006年网络即年指标71.4;2006年网络扩散系数65.3;2007年度在网上下载总频处103445次;2007年度网络浏览数81428次;2007年度网络访问量为184873次,其中我院学报在13家体育核心期刊当中2006年网络扩散系数排名第二,表明我院学报通过网络传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0-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体育》分册正刊收录广州体院学报情况:2012年1-12月全文2篇,索引17篇;2011年全年全文3篇,索引28篇(包附录版即年度版共58篇);2010年全年全文2篇,索引14篇。从1979年到2013年发表的文章总数中,篇均被引率8.25,在现有全国16家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中排名第4。
本刊1981年创刊至今,坚持以反映广州体育学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同时交流和传播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开展并进行学术讨论与探索求真,以广泛的学科涉及面和极强的学术论文实用性促进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全年出版6期每期128页码,本刊为双月刊 (逢单月末出版)大16开,主要设立的栏目:体育社会科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文化视角、体育探索求真、休闲体育研究、竞技体育纵横、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与竞赛 ,奥林匹克专栏、学校体育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等。坚持开门办刊,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保密、版权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捕捉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重视研究各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难点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的问题。认真审读稿件并开设新视角栏目,及时把观点较新的文章刊登出来。所刊载的内容充分展示和反映了科研特色,即竞技性、休闲性和健康性。体育学报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 作为学校对外展示自身的一个窗口, 我们重视刊载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 在编辑方针、出版规划、栏目设置等方面为刊载、传播、推广、交流学校的科研成果创造条件。与教师、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共同制定科研规划, 共同确立和承担科研项目, 并将研究成果拿到体育学报上优先发表。同时, 学校的教师、科研人员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参与学报的策划和编辑工作, 将那些最具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推荐给学报, 与编辑人员共同打造学校特色。
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三个代表,坚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严格把关,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法纪、政纪、党纪,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认真执行国家及省新闻出版署、局的各项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和法规,本学报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积极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科学研究为教学服务。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扩大本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
在业务方面,坚持开门办刊,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保密、版权、专权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捕捉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重视研究各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难点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的问题。认真审读稿件并开设新视角栏目,及时把观点较新的文章刊登出来。2006年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成立编辑委员会,主编竞争上岗,由黄晓春担任学报主编,严格执行“三审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专家审稿力量,各个学科和专业都聘请了院内有影响的专家和教授对稿件进行专业的审查和把关,以保证审稿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保持学报文章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对编辑部的工作(从收到作者稿件起一直到稿件的被录用,期间的一切事务工作包括刊物的发行)也进行了明确合理的岗位定责,保证编辑部工作运行的通畅。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本刊自1981年创刊至今在全国及体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次被评为全国中文类体育类核心期刊,(2008年-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本刊加入了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如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数据库和国际 (加拿大) 体育文献数据库,被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及多家国内数据库作为收录期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